-
郦道元山水文学院签约作家|陈金炫陈金炫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福建省作家协会、中国铁路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中国铁路摄影家协会会员。散文作品散见于《人民铁道》《福建日报》《厦门日报》《厦门晚报》《上海铁道》《西部散文选刊》《青年文学家》《时代列车》等报刊杂志。著有散文集《静静的古樟树》被龙岩市博物馆收藏,作品多次在全国赛事上获奖,并荣获“优秀作家”称号。在华家村寻找华喦陈金炫 清代“扬州八怪”画家群体中一员的华喦,他是从闽西小山村走出的一代巨匠,没想到华喦的出生地离我老家只有二三十里的路程。冬日的周末,我独自一人专程来这里就是为寻找华喦的。闽西上杭县的一个小山村名叫华家村,这里就是华喦的出生地。据说华喦在二十一岁那年,因为家族祠堂的四幅壁画,从始离开生他养他,有他年少青春梦想的土地,再也没有回过故乡。村西头的一座小土丘上,站立着一对夫妻树,枝丫光秃秃地裸露着向上举着,这是俩棵千年的老银杏树。经过一个寒冬退去一身华丽金黄的叶片后,老态龙钟的这对夫妻树以千年的不变仍然在等待一阵春风,等待一场春雨,等待一个银杏果实挂满枝头的秋收季节。年复一年,以千年的坚守,以树冠为坐标,引领着离乡的游子。老银杏树你们是否还在等待一个游子的归来呢?站在枝干虬曲苍劲的银杏树下,我轻轻触摸着被褐色青苔掩饰身上皱纹的树干遐思,正巧一群孩子跑来树下嬉戏,心想,年少的华喦是否曾经也在树下嬉戏,或是在这俩棵树的灵气中养蓄艺术精华,激发绘画天赋,正在树下写生,遨游于他的艺术天地里?在银杏树对面新建的广场里,这里在不久前刚刚举行过“纪念华喦诞辰340周暨华喦文化广场落成”仪式。广场上立着一尊老年华喦雕像,面容清癯,饱经风霜,双手扶膝,端坐沉思。饱满的前额,深邃的目光,透出非凡的才智。雕刻家以高超的手法,再现了三百年前这位布衣画家的苦涩人生。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华氏家族重建祠堂,准备在厅堂的四壁画四幅山水壁画。二十一岁的华喦画艺未得家族主事者的认可,准备另请汀州高人来作画。充满才气而又年轻气盛的华喦,当夜潜入祠堂,他在祠堂正厅画下“高山云鹤”“水国浮牛”“青松悬崖”“倚马题诗”四幅壁画后,愤然出走,从始浪迹杭州、扬州,直至终老。当然第二天汀州画师见画后,惊叹于华喦的才气,自愧再由自己重新画也未能超越华喦年少意气飞扬的画作,建议采纳并留下华喦的壁画而离去。华氏祠堂的华喦四幅壁画直至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那个“破四旧”的年代才遭到毁坏。杭州是个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人文荟萃之地。浪迹繁华之地杭州的华喦以画为谋生,比起他在封闭的闽西小山村容易得多,也结交了不少布衣诗人和画师朋友。他们虽然深处底层,但也学富五车,人品清奇,潜心著述。受他们的影响,华喦发奋苦读,广涉各类典籍。就是因为有这群底层阶级朋友,使得他们能在诗画技艺间相互切磋,促进了他的画艺与诗作的日趋成熟。华喦在吸收明代陈淳、周之冕,清代恽寿平诸家之长,形成兼工带写的小写意手法,工画人物、山水、花鸟、草虫,脱去时习,力追古法,善于捕捉自然生物中天趣和人们真切细腻的体验,将花鸟的动人姿态和感受中丰富而健康的情趣融为一体,创造出生动多姿的形象。他能画、精书、善诗,时称“三绝”。据史料记载,康熙五十五年(1717年),自恃才艺出众的华喦也不能免俗,他不甘于以画谋生,也想在官府中求得一官半职,于是北上京师得到皇帝特旨召试,仅被授予县丞一职。或许他对这一官职不满,或许这个一介布衣以画为生的他习惯于浪迹天涯,他还是选择了槖笔远游,去开拓自己的艺术胸襟和视野。这一次远游为他的艺术风格走向成熟打下坚实的基础。三十七岁那年,孑然一身的华喦回到杭州,为维持生计,他开始奔波于杭州、扬州两地,结识了金农、郑板桥、高翔等诗人画家朋友,还有巨商大贾马氏兄弟。此时,华喦的画名在扬州日著,成为“扬州八怪”画家群体中的一员。在广场的一侧一座典型围拢式客家老建筑是华氏祠堂。这座建于明初建文帝二年(1400年)迄今有七百多年的老祠堂,仍保留着许多当年的老物件。我小心翼翼地跨入那并不高的门槛屏息凝神,厅堂两侧各悬挂着五条幅华喦一生创作的山水花鸟画代表作品,虽是临摹之作,似乎让我感受到华喦一生漂泊苦涩的风雅。华喦生于1682年,卒于1756年。晚年的华喦自喻“飘蓬者”。祠堂内悬挂着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天山积雪图》临摹作品,画中落款:“天山积雪,乙亥春,新罗山人写于讲声书舍,时年七十有四”,这样算来,此画作于华喦离世前的一年。虽然画的是表现唐人远行边塞的诗意之作,我想更是对他自己的一生飘泊的写照。画中天色灰暗,四野空旷,道路漫漫,白雪皑皑的天山脚下,一个身披大红斗篷、藏掖宝剑的单身旅人,牵一匹双峰骆驼,艰难地缓行于冰雪之中。此时,一只孤雁横掠空中,长鸣而去,旅人和骆驼举首仰望。一个旅人、一匹骆驼、一只孤雁。清贫、飘泊、风雅、苦涩在《天山积雪图》展露无遗。一生清贫落寞的华喦,却不慕华,安贫守素,洁身自好,固守着自己的人生操守。他的花鸟画风格清新俊秀,画中有诗,诗中见画,表现奋发向上的精神特质。他一生有不少别号,“离垢居士”“解弢”使用得最多。“垢”乃污秽,肮脏之意,表明他崇尚高洁的人格取向。“解弢”语出《庄子·知北游》,庄子认为应该解开天然的束缚,才能获得身心的自由,这是人生修养的一种境界。华喦一生恪守着“离垢”情怀和他的“解弢”精神。一个中国花鸟画史上里程碑式人物,一代巨匠,却身后萧然。在华家村是难以寻到华喦踪迹的。一座老祠堂,一个新建的华喦文化广场,能给予我认知的寥寥无几,来这里寻找华喦似乎有些荒唐。但是华喦的艺术风格和精神特质,对后世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他自称“吾生平无门弟子”,而他身后私淑者却与日俱增,有不少画家喜欢在自己的画幅上写明“效新罗山人笔意”,也激励了如近代齐白石等出身于工匠的人努力奋进。走出华氏祠堂,我已释然。2024-09-19
-
郦道元山水文学院签约作家|唐志祥唐志祥 笔名:与共和国同成长,现为中国散文学会、中国散文诗作协、中国现代文学作协、中国乡村作协、中国作家网、中国西部散文学会、中国散文家、山东省散文学会、四川省散文诗学会、南国作家协会、酒泉市作协等会员。作品多次在全国征文大赛中获奖,被授予“中国当代实力派优秀作家”、“2020最美作家”荣誉称号。大黄河的恋情唐志祥黄 河 源 头一曲 《黄河源头》高亢激昂的壮歌,把我带进了巴颜喀拉山的洪涛;《将进酒》的诗意,讲述着黄河之水天山来的跌荡风流。那天幕的浪花里,诉说牧马汉子的沧桑岁月。打开《尚书.禹贡》史书,诠释了五千年大河上下的天地之渊,黄河源头的历史经纬,星转斗移的悠悠变迁。从三皇五帝到夏商春秋,从唐汉宋晋,到金元明清等祖辈先民,均在沿河繁衍,渔猎制器,择水耕居,依水而活,成为黄河流域的主宰者和故事的编撰者。历史演变,邦国更替,风雨兼程,经历了饱经风霜之沧桑。虽然曾在黄河沿岸发生过个案灾难,但黄河始终造福于百姓,恩泽于华夏民族。它缠绵的情感,世代寻找着原始的根脉。渴望在玛曲活水的根系里,寻觅到黄河血缘的脉络。期盼在一河同源,一脉同博,一河同饮的黄色源流里,寻觅到它胴体的基因,探寻到三江源的奥秘。揭开那五龙眼的盖头,破解几万年的谜底,揭秘几千年的神话。黄河的源头,是河流的母语,经过长期的异化定位、分治改善、管控利用,母亲河成为大自然的雨露,华夏炎黄子孙的血脉,黎民百姓的乳汁。它哺育着原始祖先狩猎采集的生活,养育着沧海桑田及万物生命的生存,培育出黄河粗犷、勇敢、坚强的格性。塑造了一个浊流宛转、回肠荡气的河系灵魂;孕育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苦难和造就无数英雄豪杰的源泉动力。座落在沿河两岸的寺庙塔林、石桥洞窟、阁楼屏障、文物碑林、馆舍遗址、群雕个像,汇集成黄河水系的血与脉,根与魂。黄河的源头,是一个历史社会形态的缩影,是自然造化与人文景观的融合体。它从亘古的陌野中来,从旧石器时代中来,从腥风血雨中来,从雪域高原中来。它一次次重生的野性,是桀骜不驯的千军万马,驰骋于北方大地,镶嵌于中华民族的一个巨型长龙。生辉灿烂,浩气长存,激励着一代代中华儿女自强不息,勇往直前。形成源远长流,绵延不绝,代代相传,生生不息的精神象征。黄河是青藏高原的冰魂雪魄,它牢牢地拴在那格萨尔王猎猎旗幡的旗杆上,淡出忠诚勇士的薪尽火传,释放出“铁马长鸣不知数”的英雄气节。站在黄河源头的最高处,深情款款地远眺着那无垠的天际,可以看到那高原白雪皑皑中叠嶂层峦的群峰;黄土高坡浩瀚无垠的烟霞;长城内外苍苍蒹葭的秀色;滚滚长江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帆船。在动感的云蒸霞蔚里,树起了砥柱中流豪情壮志,使素洁的心情一直燃烧在那久久不息的黄河之滨。我沿源头漂流而下,情不自禁地从遥远的惊涛骇浪中,聆听到当年卫青、霍去病金戈铁马的喊杀声,刘邦在垓下庆祝胜利的碰杯声,曹操挥师中原的锣鼓声。我沿源头漂流而下,能朓望到破层云千山,挟持万顷波浪,淘出那千古波光粼粼的魂影。我沿源头漂流而下,能领略到老子悟道于弱水,孙子握简于河梁,庄子观涛于远方,孔子流教于八方的雄才大略。我沿源头漂流而下,能感受到辞赋誉于楚汉,诗吟盛于唐宋,宗教归其修善,经典源于耕笔……这些流光缩影的溢彩,同样有光宗耀祖的灵光,始终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同在。黄 河 壶 口一首《黄河壶口》奔放的赞歌,敲响了地动山摇的洪钟,化作一壶气势磅礴的烈酒,醉倒五千年的欢乐和忧愁,醉倒了二十四史的万代风流。黄河壶口瀑布吞天吐地的气势,龙吟虎啸的威风,大气磅礴的豪迈,感到晕眩,感到震撼。那雷鸣般的巨响,从晨曦里涌来,从晚霞里奔来,从高原上冲来。那刀光剑影的杀气,吞云吐雾的呐喊,吞刀吐火的血腥,震惊大地,震撼寰宇。壶口瀑布,源于昆仑之冰雪,横穿千山之沟壑,劈重岩之叠嶂,吞荒原之泥沙,纳万汇之狂暴。它像脱缰之野马,怒吼之狮子,扑食之饿虎,冲向深峪隘口;使坚崖崩摧,巨石退让;浩浩荡荡,高歌猛进,如入无人之境,尽显披荆斩棘神威。峡谷收而夹窄,急湍落而起伏,千条神龙吐水喷雾,万个水柱擎天而起,掀起万朵浪涛惊恐拍岸,溅起壮丽晶莹拈花一闪,笑傲那蔚蓝天空的水月镜花。那汹涌的洪浪,不惧任何阻挡,不怕任何障碍,凶猛地砸向百丈悬崖的岸头,撞击成彩帛金丝,撩拨放荡不羁的野性,猛击着那些悬壁陡崖,明礁暗石。那咆哮如雷的神态,那气势如虹的雄性,狠不得把地球掀翻,把天地吞噬。壶口瀑布在四季的轮回里,春天凌汛暴怒,夏天洪涛鳞亮,秋天万珠齐鸣,冬天浪静涛息,不停地述说着天道轮回永恒的钟灵毓秀,八荒六合如梦幻境的景色。壶口瀑布,集千古之灵秀,汇百溪之一瀑,排山倒海的黄浪粗滚子,发黄的水珠子,似乎组成一个狂暴巨兽决杀的恐怖组织。它废除戒律,大开杀戒,血溅壶口瀑,血染黄河源;真是不负天之憾,在乎乐之势。我近瞧着两岸狂欢的怡情,被那永不放弃的浊浪排空和雾气化雨的气场所征服,所有腾起的万点金黄,给游客留下动感的精彩画面,被折服、被感叹。我沦陷的双眸失去往日的光泽,殖民的思想失去了斗争的勇气。无力抵抗的心态却被绑架在那些腾飞大浪里。无奈地拜倒辕门,感偑交并。在一见倾城的爱幕里,摆出一幅赤化胴体的姿势,愿携宝剑于天庭,誓变蛟龙上九天,与浪共舞,与涛同乐。壶口最上游的瀑布,更显得骄横恣意,妄为轰鸣,搅得天崩地裂,周天寒彻。那些巨浪撞击岸石飞溅的瞬间绽放,形成无数个核裂变似的银水珠,撒向瀑飞雾腾的云霄,展现出群星闪烁的美丽之光,照亮了一个灰色的悬崖彼岸。壶口瀑布是大自然的造化。熏风吹拂,游人多慨。悲者叹其浊,乐者赞其势。如果站在壶口中段眺望,那惊涛骇浪的壮观势头,震得撕心裂肺,肝肠寸断。反复演示着一个上天捞月,下海擒龙的动作,不停地挤压着、旋转着、呼啸着,在巨大的毁灭中再生,在再生的生命里复活,带着那些罡风般豪气,坠入无底深渊。但我继续前往至陡峭悬崖处,小心翼翼靠进壶口瀑布最险的地方,站在最高最大的巨浪旁边,它们无礼地对我发出怒吼般震耳欲聋的嘶鸣声,我感到万箭穿心,万刀劈身。我的躯体似乎被利箭穿透,我的心脏似乎被锋刃剁碎;在冰冷地感觉里,突然感到失去知觉,浑身发抖,眩晕呕吐,四肢摆动;但我还是硬强撑着快要崩溃的躯体,手握着摄像头,双脚使上蛮劲,两眼紧盯着那凶险的巨浪,不停地抢拍那九万颗洪浪溅落的瞬间神威,九万匹彩锦抖闪的震撼一幕。在跌宕起伏的巨响里,目睦领略这一次次狂放泼野大爱的拥抱……黄 河 之 水一条巨龙,携着“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狂歌,一条大河穿越东西鸣鞭呐喊走东海。用“几”字形的身躯讲述着“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的峥嵘往事。把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的凄凉惨淡,投射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鹳雀楼上,用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壮怀,书写那九十九道湾里汹涛动魄的故事;追忆那千古风流人物壮志凌云的霸气。春秋之夜,黄河之水平静的像一幅画,澎湃的像一首诗,以画描绘烟笼寒水月笼沙的仙境,以诗表达万里黄涛万里沙的缥缈。那漆黑嚎啕的魅影,泛滥成哀曲,显得格外冗长和悲伤。那些狰狞黄浪的滚子,露出跌宕起伏的獠牙,吞噬着黑色的细胞,让人惆怅而恐惧。朓望那遥远黯淡苍茫的孤灯,就像一个模糊的幽灵,缠绕着那风啸浪吟的侠情;子夜的黄河沉浸于燻燻的醉姿,失去了往日雄浑的傲骨。它如纸的薄命,不如一个无字的墓碑。多愁善感的黄水,完全没有了千百来大浪淘沙的豪情和活力。黄河遇到雨季,激活了它平淡无奇的思绪,唱起了万古大奔流,万里大奔流的豪歌。在欢快的变奏曲里,似乎映衬出华夏之锦绣,大地之壮美。使黄河之恋的凝魂聚力,在 “治天下者治黄”、“懂黄河者懂中华”感召下,悟出了理念治河,控水调沙,科技发力,莫负韶华的真理。实现了“展我治黄万里图”的复兴宏愿。黄河之水,是炎黄子孙之乳液,是中华民族之血脉。一代代凤鸣麟出,志士仁人,他们同饮乳汁,同脉相连,养育着他们的生命,浸润着他们的梦想,发出了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呐喊,出现了无数流传千古的爱国志士:伏羲育化于中原,神农植稻于榛莽,夸父嘘吸其精气,轩辕承运于沃壤;老聃布玄,墨翟结庐,孔授仁爱,文王演易,孙子立说;仓颉、张衡、毕升、沈括等发明树标,造福人类;郦道元、张仲景、祖冲之、李时珍等匡济黎民,万世师表;李白、杜甫、韩愈、宋元、商隐、禹锡、居易等怀揣抱负,诗行天下;欧阳修、苏东坡、辛弃疾、李清照等匡世正道,豪笔立志;大禹治河,尧舜兴农,鲁班造石,冯夷成仙,蔺相如请罪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黄河之水哟,你是六千年前流淌的一个原始的标记,三千年后流出的一个黄皮肤的膜拜,三百年来树起的一个辉煌的文明。你在每一朵浪花里,都闪烁着北国的风光,东来的紫气,中华的气象,复兴的宏梦。你的每一个涛声里,都能听到盘古劈地的凿子声,亘古的猿鸣声,七国争雄的刀剑声,官渡之战的喊杀声,牧野血战的马蹄声,潼关失败的泣哭声,吴起会师的欢笑声;延安《保卫黄河》的放歌声,毛泽东叱咤风云的号令声。雄浑之大黄河哟,你的每一块礁石上都刻着沧桑的千古绝唱,四大发明的奇缘,甲骨金文的遗迹,篆隶行草楷的演变,诸子百家的典籍,结绳纪事的记录。这是祖先的盖世之功,与黄河同辉,与天地同在。打开了黄河之水的迷宫,是一个千年看不够的百景图,万年讲不完的百科全书。壮哉黄河哟,揽五千里河山,承五千年文明,放眼古今,海纳百川,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美哉黄河哟,沿岸锦绣,筑路建埧,水库遍野,电站密布,工厂簇拥,高楼林立,绝世而独立。噫吁哉,眺源头之骋怀,观壶口而激昂,望黄水而渊薮;见证炎黄之文明,肇开华夏之血脉;我们应该胸怀其远志,继黄河之魂魄,开创民族之未来。2024-09-19
-
郦道元山水文学院签约作家|李军选李军选 中国现代作家协会会员、青年文学家杂志社理事会理事、中国诗歌网蓝V诗人,现代诗歌网驻站诗人。作品发表于《文学天地》《青年文学家》《现代作家文学》《现代诗歌网》《中国诗歌网》《南方诗潮》,《西部文学艺术》,《兰娟雅苑》,头条,等刊物。业余时间喜欢读书看报写作。佛缘(外二首)佛缘搁浅于上师座前我在此岸的渡口徘徊 佛堂关住了我却关不住心面前的菩萨心中的笑靥互相纠缠 佛像前的尘埃扫了又覆诵经声歇了又来我低眉垂目,木鱼敲起你温柔似水,满目爱恋 梵音起佛珠散落一地 ★追风天使 雪还没停风便埋葬了你看不见的剑刺痛了我的心 你用幕冬的阳光与我告别我用花朵的童年给你送行 我在与春一线之隔的梦里抚摸过你的脸庞你用一双小手在一场离别中紧紧抓住了我的灵魂 ★空 那一刻我诵了千万遍经卷那一句我悟了千年万年 那一日我坐在菩提树下无你,无我无心,无相 漫天飞舞的菩提花随着钟声飘向虚空响也是空不响也是空2024-09-19
-
郦道元山水文学院签约作家|杨 艳杨 艳 安徽来安人,私企财务工作者。自幼爱好文学,现为南国作家协会会员,县作协会员、省诗协会员、《青年文学家》理事,滁州分会副秘书长。作品在多家报刊及网站刊发,作品在全国第三届郦道元山水文学大赛中荣获三等奖。家乡的母亲河我的家乡是安徽省滁州市,母亲河是清流河,别名乌衣河。清流河发源于本市西北部磨盘山仙居涧,东南向流经市属南谯区、琅琊区、南京市浦口区,在市辖县来安汊河集汇入滁河,河长84公里,流域面积1252平方公里。清流河历史悠久,据查《寰宇记》卷128有记录,编印之滁州志对清流河记载更详细。清流河与时光一起伴着滁州发展,从不间断,而我真正看到的清流河只有家门前的那段,位于苏滁高新区南部,东起琅狮大桥西至会峰路与上海路交界处,全长约15公里,也可谓清流河苏滁段,现在不光是一条河,更是一道河景。五年前,家门前的清流河没有引起我的注意,甚至没走近看她一眼,在我眼里她就是普通的河,河岸边是农田,除了能看到耸立的苏滁国际商务中心大楼外,什么建筑物也没有。直到清流花谷的开放,让我新认识了清流河。清流花谷是滁州清流河沿岸四期景观工程的一标段,位于滨河路南,占地约13万平方米,运用花园造景法,以大量曲线线条,营造了“风”的主题。建有特色旱溪区、儿童活动区、运动区、阅读空间、舞台、景观台、服务心,它的开放为滁州注入新的活力,引起滁州人民的关注,好多人慕名而去。2018年春暖花开的时节,我好奇这座清流河畔的公园,沿着清流花谷的石路走一遍,走到清流花谷的景观台,南下面看见一条长长的河流,这就是清流河。岸边开满紫色不知名的花,没有杂草,花开在水泥石块做的造型里,妙趣横生。河堤上铺满了石块,不见泥土。我顺着石块走到水边,河水不深,水流的急,能听到哗哗声音,河流滚滚向东去。我的倒影出现在河边沿的水里,就像一面镜子,清昕通透。第一次走近清流河,感到很是亲切,我蹲下身,十指稍握拼拢做成盛水器,捧起水闻了闻,没有异味,果然是流水不腐,将手搓了搓,洗了洗,剩余的水洒在花瓣上,花儿似乎也感觉到喝的是清流河的水,兴奋得瞬间随着春风摆动舞姿。顺着东西方向看不到河的尽头,就象一条长龙卧在大地上,尤其壮观,有时还有飞鸟掠过河面。整个公园在蓝天白云映衬下格外秀丽。在市政府的精心治理下,清流河不愧为“清流”,长年河流不止,清流花谷的西边是新开发的丰收渠景观带,也是“四期工程”的二标段,造型别致,与清流花谷景色不重复,横跨清流河的九梓大桥正在建设。滁州以清流命名的有清流街道、清流路、清流花园、清流雅韵,虽同为清流,各色不同。清流河苏滁段起初只是普通的河,现在除了延续河的本能外,更挖掘出富饶的河流经济,于民于政,百利无一害。因为有了公园,就想着建商品房;有了业主,要招商引资吸纳人就业;解决了就业,要配套学校让子女上学;居住、求学、就业稳定就要活跃商业圈为生活提供便捷。金鹏置业有限公司是第一家在清流河附近开发房地产的公司,历经五年,沧海桑田。这里的农田已被林溪书院、时代庄园、时代樾府、阳明府学、东方玖著、苏滁外国语学校、苏滁实验中学、金沙广场、万达广场、苏滁第二小学等取代,之前的水库已改造成鱼尾狮公园、大王公园、苏州公园,真是二里一公园,公园不雷同。这里宜业、宜居、宜娱,一片繁华。城有水则秀,居有水则灵,临水而居,择水而憩,这是人类亲近自然的本性,也是亘古不变的梦想。五年前也是因为清流河边的清流花谷与丰收渠景观带两座公园的美,才决定在第一个楼盘林溪书院买的房,当时精装单价六千多,现在周边毛坯已经是八千多。清流河啊,清流河,我真的感谢您!以前从来没想过清流河会成为我写作的素材,如今想来,真的要为您唱支赞歌,您是伟大的河,您的流淌给了我喜悦,更给滁州带来了希望。滁州市已是长三角经济圈的核心地,重大项目接踵而至,落地苏滁高新区,滁州的经济逐渐走向腾飞的时代。水,万物之源。水滋润了人类,人类细心呵护她,她才能源远流长,水与人类相辅相承,缺一不可。清流河是家乡的心脏,我们离不开她,敬她、爱她、建设她,我们成为山水城市绝不是梦。我余生有个梦想,等退休后带着行囊沿着家乡的母亲河两岸走一遍,感受她的每一寸呼吸,让清流河的旅途走进我的人生,我要写她,歌颂她!2024-09-19
-
郦道元山水文学院签约作家|陈劭平陈劭平 喜用笔名青瓦、瓦叟,福州人。供职于省直机关,已退休。现为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书法家协会会员,省人大书画院副秘书长、屏山书画院书画师,福建省社会建设研究会会长。从小读点哲学,喜欢诗词书画,参加省内外一些展赛并获奖。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过诸如《谈民主的非服从性和可操作性》《百年红楼辨真假——还〈红楼梦〉后四十回一个公道》等论文。2010年,论文《试论〈大学〉与书法》在第三届梁披云杯大展上获奖。《深秋》 今年深秋刷新频繁任旖旎这般翠流红翻孤独对视高频婉转芦荻蔓延的思念让夕阳烘衬晚霞拖长那张承兑十年的支票期许热忱燃放 墨韵染就羽翅折叠乌鹊呢呢喃喃剪一段细碎残梦粘贴柔软心香纵使擦肩 也不忍错过红尘归棹,秋光下一半儿西风一半儿霜 瘦马驮诗行吟湖畔尽头处波静烟秋 远望萱草忘忧漏夜灯窗收拾起遮挡荒寥的纸伞,再次穿越雨滴不弃追索浮云河岸追赠明月半江 (外一首) 《托起燃烧的孤寂》 顾不上适应季候漂泊,便如痴恋上初冬皓月下多重旋律辗转反侧的锤拷似这般沁心于梅影摇曳倍加心思托起燃烧孤寂在重彩和浓墨都无法撰集的三县洲物语中又该令我憬悟些么? 渐次偏离深秋熟睡小径索怀永如初见的颤栗久久守望雨后鼓岭烟萝拥抱为我擦亮天际的自在浮云,逐浪佚跎与茂林摩娑的白龙两岸弱弱慰抚遭劫荒芜的心灵将疲惫与悲凉迅捷归零 上苍渡我遗忘的赋予但遗忘不分享我的今宵绵延承载坚固的渴望吟诵一曲《临江仙》,让刮过背脊的思念攀牢你的羽翼我的迟笨镌刻半句真以为我不恰便是永恒至无法估量2024-09-19
-
郦道元山水文学院签约作家|芦洪彦芦洪彦 笔名洪彦,黑龙江齐齐哈尔市人,南国作家学会理事,《中国爱情诗刊》在线诗人。作品发表于《人民日报.人民号》《中国诗歌网》《西散南国文学》《中国爱情诗刊》《兰娟雅苑》《风华诗刊》等媒体平台。《谁为时间买单》(原创) 文/洪 彦有几人能把光阴平分秋色这辽阔的原野,壮丽的山河这纯真的爱情,快乐的生活这高远的追求,迷人的诱惑一次次时间的争夺一回回感慨的错过到头来还是两手紧紧握着夕阳下一口大锅蒸煮出一碗又一碗的寂寞默念着一首又一首的诗歌《梦里含香》一只冰扒犁飞驰嫩江上童趣在皑皑的白雪里徜徉一盘酸菜馅饺子热气腾腾狼吞虎咽没来得及品尝一双布满老茧的手抚摸着熟睡稚嫩的脸庞一双小布鞋穿在脚上欢快的节奏在一路飞扬一片曙光把梦境打碎一切已是再回不去的远方《红尘的风吹来》对于你来说我只是沙粒无法逃脱你孩子般的欺戏一会你是一只温顺的小羊一会你是一头倔强的小驴我盼望你把我送上星空你却把我跌入谷底我期盼飘过命运的沼泽去鸟语花香的春季“心远地自偏”将你的随意性格抵御《那断线的风筝》曾经,你是风筝,我是线挣脱,一心想飞向蓝天拽住,一刻不离开视线终,扛不住纠结的拉扯风筝与线消失在茫茫的云端如今,我是风筝,你是线跟着你走,随着你看跨越万水千山这根线永远扯不断——是心与心相连《绣画》春风,一双温柔的手一夜间把万里河山绣绿雪花,一颗晶莹的白一时间演绎着铺天盖地哦,你的绣功无人比及我就绣一双眼睛望苍穹万里,看苍茫大地再绣出一张脸在岁月的沧桑里永不老去但我就是绣不出人生的哲理《老街》幽静狭长昔日,孤灯几盏今日,灯火辉煌岁月在你脚下流淌曾有过金戈铁马的踏响也有过金榜题名的时光这里是挖掘不尽的宝藏一块青石板,一座老宅院都把鲜为人知的故事珍藏如今呀,你是大海总是在月明时一波波的涌入我的胸膛《精神守望》溪流百折千回朝着大海的方向只为换回惊涛骇浪的梦想雄鹰搏击长空俯视着大地的苍茫迎来了多少仰视的目光水滴石穿时间与耐力的融合点燃了多少拼搏的畅想信念,在坚守里才能熠熠闪光《归隐》一条静谧的小溪也架不住暴雨的挑唆血脉喷张,激流万丈一片纯洁的落叶也会被风的甜言蜜语击中忘记了“落叶归根”诺言许由洗耳,对我没有意义归隐山林,开发商是屏障身处闹市把心放在保温箱2024-09-19
-
郦道元山水文学院签约作家|应满云应满云 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宁海传媒集团四级调研员。曾在《文学港》《文学报》《人民日报》《浙江诗人》《散文诗世界》《延河》《江南诗》《诗潮》《诗歌月刊》《星星》等报刊发表诗歌200余首,并有作品入选《中国年度诗歌》《当代文学大典》等多种选本。有作品荣获柔石文学奖、“屈原杯”全国文学作品奖、“天汉杯”中国双年度大家文学奖、《中华文学》2022年度诗歌奖等多项奖项。诗集《闲云记》被评为宁波市第三届城市书单获奖图书。池中,一叶残红应满云 从任何一种角度看,都是观点池和水都是佐证的材料季节只是推手,一叶残红或许,更能构建美学的空间 磨砺的岩壁,虽远古又亲近拱围一池细语。凌波仙子虽不再娇嫩欲滴,但暗香尚浮风知道每一丝清欢 关于精神,关于生与死的哲学都有风骨的内涵。一纸素影让身姿折曲和倒伏,不再取悦残留的红,更显风华 枯萎不等于死亡。比如时序能在池中轮回出星光波影只有荒凉的陷阱,能淹没人性不像残荷,雨中也能探戈2024-09-19
-
郦道元山水文学院签约作家|袁铁山袁铁山 天津市人,1950年生,中共党员。毕业于南开大学,曾参与大学教科书《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编辑、写作。在部队曾荣立“两次三等功”,得到中央电台、军报、战友报宣传报道。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会员,香港大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天津诗词学会会员。天津久萍诗社副社长,书香诗社党支部书记、副社长。上海华高诗社总编。中华福苑诗词学会副会长,《中华福苑诗典》责任主编,《福苑杯•中华当代名家诗典》责任主编,《福苑流韵》顾问。2019年荣获CCTV央视礼宾书“福苑杯”诗词大赛冠军,2020年荣获“世界文化名家”诗词大奖赛一等奖。2023年5月1日荣获全国第二届“福苑杯”诗词大奖赛一等奖。作品散见各大诗刊平台。满庭芳•强军梦车卷狼烟,兵穿尘雾,一时难见青天。提枪飞马,鞭啸踏阴山。反霸当年掠影,九思绕、家国危安。号啼令,戒刀佩剑,一怒发冲冠。废除庚子约,无单有偶,港澳归还。郑公梦,何时驻守台湾。航母银鹰弄浪,潮奔放、不畏强权。谁能挡,倾怀肝胆,杯酒壮行辕。注:我曾在63军187师561团“守如泰山”大功营当营部通信员,当年准备打仗,边界火药味浓厚,十分紧张。我白天、夜间经常骑马往返于团部与驻守阵地的连队之间,传达命令,送达文件。见证了那一段历史,深感强军的重要性!2024-09-19
-
郦道元山水文学院签约作家|袁铁甲袁铁甲 天津诗词学会、中华诗词学会、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久萍诗社副秘书长,中国散文网创作委员会副主席,高级作家。2022年 作品多次获得全国文学大赛金奖;散文网中外文学大赛一等奖;发表多篇小说、散文、诗歌;获得中国作家年鉴两次特等奖。2023获得郦道元、书画网,全国文学大赛一等奖。湿地情怀文/袁铁甲迟来的灵感、醉意,一跨就是两年。当初草拟的文稿总是显得空荡荡的,几经提笔……又几经搁下,思绪总是没有下文的链接!那年阳春三月,随团到武清南湖采风,天公不算作美,有些乌云密布。然而到了南湖时,乌云绽开了一道缝隙,一束金光打在了远处的湖面上,波光粼粼,水天一线,送来一丝浓浓春意。南湖依然有些寒意,风力少说也有个二三级,人们紧裹着身躯,跺着脚漫游、观景、笑谈。与寒意相对应的则是人们的心境,银发一族的火热激情。岸边一处,人们手拉手围成一圈跳舞,用欢歌笑语的形式驱赶着身上的寒意,还时不时地来了个《北京的金山上》的舞蹈结尾:巴扎嗨!那是久萍人的舞姿,春草老师的杰作!我与人们热闹了一会儿之后,转身倚在了湖岸的栏杆上,眺望着春意盎然的湖泊思绪。忽然,南湖岸边载歌载舞的笑声……叠进了新的元素,画面一幅幅地涌来,那是下乡……北面湿地的场景:进入湿地,划船进去,出来时……用绳子把一捆捆芦苇链接成串,好像江南竹筏似的,女知青趴在上面,笑逐颜开;前面游泳的人拽着绳子,后面两边有人护卫着草链上的人,就这样把女知青运过河来。那欢声笑语的场面与现在的欢乐场景吻合。灵魂被激情所点燃,那眷恋、畅想、回眸,在一瞬之间产生:高中毕业下乡,当年十九岁,地点就是武清上马台杜庄。那年正是七六年唐山大地震后的11月5日,天色阴沉沉的;冬季清晨……远处眺望:三个村庄天地一线,分别坐卧在朦胧的高台上,银装素裹……宛如一条链上的璀璨明珠。人们简称:肖刘杜。朦胧中感到沃野千里。杜庄北面的那块湿地,据说由三个公社所有:但耳熟的记忆,我只记住了上马台和大黄堡。第一次站在排污河大堤上瞭望:野草青翠,野花遍地,芦苇丛生,水天一线,视野辽阔;湿地与外界有一条水道相隔,划小船过去……有一片齐腰深的浅滩,堤岸树木成行,横竖通向远方的天地一线;云边天际,好一个梦幻,好一个遐思,好一个狂想;心境如同打开了一个新世界,展现了一幅浓淡自然的水墨画,不醉也醉,陶然忘我,没有商量余地!六月天,有些地方芦苇高过了人头,密密麻麻的没人敢往里走,腹地那就更别说了;芦苇深处百鸟鸣啼,闻之……更显得那么幽深、幽静、悠远;刹那之间,人被自然景色所陶醉了,那种醉意似乎让人忘掉了自我的存在,感知……完全融入了大自然里,好像人的灵魂与自然世界的灵魂有机地结合了,融为了一体,极目天际……就像那天地融合一线那样,让灵魂就此合二为一了!浅滩处,打芦苇,喂牲口。不会水的知青等着小船来接,会水的知青早就下水游到了对岸。地块上有座土屋,有大队看芦苇的人居住,外边大树旁有座灶台,旁边的水道上停靠着一条小船,用来接往人们过河之用。水阔清澈,河草稀疏的地方,会有云朵镶嵌在水里,那倒影依恋在深邃的天空之中,瞧上去欣赏……那个感觉迷人醉幻!齐腰深的水中打芦苇,对于男知青来说不算回事,然而对于女知青来说确实有点儿残酷,毕竟一泡就是半天,好在人们的心境不错,欢声笑语!六月天的太阳很足,但泡在水里并不显得那么热,偶尔人们直起腰了来擦汗……还是有说有笑。水中飘浮着扁圆形的草堆被人们所忽视,那个形状就像修行人打坐所使用的那个蒲团一样,谁见到了都会把它推到一边去。而当有人无意地触碰时,才发现像蒲团的草堆上竟然是野鸭蛋,一时惊喜惊叫:“野鸭蛋,野鸭蛋!”一位女知青喊道。知青们闻声从四面围拢过来,争先恐后地看着。“这么多呀?真多,真多!”人们叽叽喳喳地说着。“光顾着打草了,见到它就把它拨楞一边去,原来里边都是金子呀!”一位女知青夸张地笑道。那个中音女知青有点高兴过了头,她直起腰来唱起了:“俺是个公社地饲呀吗饲养员……”她笑着唱着,也不管贴切不贴切……反正是高兴就行,没人计较!笑声传遍了湿地,惊飞了野鸭、水鸟,鸣啼着飞向了芦苇的深处。湿地就是湿地,那才叫一个百鸟鸣啼;自然世界就是自然世界,人欢马叫,随心所欲;休息时的土屋门前……人们余兴未消!那是青春的画面,欢乐的定格,一瞬间的跨越,灵魂的升华,自然湿地的组合:人类、鸟类、水中的鱼儿;四处的芦苇、蒲草、野花,乃至万物生灵!我自由惯了,思维……总是随遇所撞,随遇而安,随遇即兴生活;撞上了机遇就不会撒手,哪怕是梦幻一回!依着栏杆触景生情,历史的一幕在那遥远的云际飘来,在水天一线巧遇、吻合、幻想、欢笑、久远,乃至成为灵魂里的醉美雕塑!欢乐的回眸,瞬间又超越了回眸的欢乐,思绪追随着那红色的记忆,跋山涉水,我完成了我的长征三部曲:井冈山的《溪流·韵味》,南湖红船的《情动红船行》,李大钊故居的《花絮伴着心愿齐飞》……献给党的百年华诞,为此而欢乐。心境陶醉,忽而,眼前的湿地变换拓展,湿地宛如草地,两万五千里长征的模样;那块草地孕育着新生,留有畅想,追逐梦幻,还有那日后的辉煌!回眸中的画面收回视野,笑声依然响在耳畔;那青春的笑声与身后银发一族的笑声联袂在了一起,还有那个……巴扎嗨的舞姿!一时情涌,填了一首如梦令《踏春》“三月阳春人众。舞曲南湖歌颂。心境恋花时,欢庆笑颜相奉。如梦。如梦。延续踏青游动。”灵魂回眸,情感一瞬,欢乐献给祖国……武清南湖湿地,我的第二故乡,以及那个欢乐颂的巴扎嗨!还有……献给我灵魂中的那块湿地!2024-09-19
-
郦道元山水文学院专家风采|石英石 英:原名石恒基,笔名荧光。1961年毕业于南开大学中文系。原《人民日报》文艺部副主任,高级编审。中国散文学会名誉会长。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火漫银滩》等,诗集《故乡的星星》等,散文集《秋水波》《母爱》等,中篇小说《文明地狱》,传记文学《吉鸿昌》,专著《怎样写好散文》等50余部,计1000万字。长篇小说《同在蓝天下》《离乱之秋》均获天津市鲁迅文学奖,散文《武夷山的雨》获天津市作品一等奖,《厦门风韵》获中国报纸副刊好作品一等奖。在文学与历史之间的勘探——关于石英先生《石英文史与诗词新探》的解读 □冯源(绵阳) 来源: 绵阳日报文/冯源在当代的中国作家中,来四川观光旅游的并不在少数,但像石英先生这样把四川视为他的第二故乡,而且大力地描绘了四川的秀丽山川和风景名胜,深情地书写了他同四川文人的交往与友谊,深刻地描写了四川的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深沉地再现了四川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和他们的英勇事迹,这样的事例是少之又少的。从这个意义上讲,石英先生的这部《石英蜀地缘》,可谓是开了集中描写四川、歌吟巴蜀的先河,其中的特殊意义和价值是不容质疑的。因为它不仅凸显了作家对巴山蜀水的深情厚谊,而且传递出对天府之国的审美之维。作为开篇之作的散文佳篇《念蜀》,可以看作是石英先生在这部文集里所表达出的一种引领,或者说是一种提纲挈领的作用。在这篇散文里,作者不仅描写了自己第一次对蜀国的认知与感受,而且记述了作者与蜀人第一次相识并结缘的故事。这为作者后来长期在四川的旅游观光、人际交往和形象生动地描绘四川的山水与人文,奠定了坚实的情感基础。那是在解放战争的初始阶段,尚为小学生的作者聆听李老师上课。李老师是北平某大学历史系四年级的学生,烽火连天阻断了李老师重返学校之路,不得已滞留本村当代课教师。在这群小学生的心目中,李老师是最富于才情、最具有学问的人。他的讲课从不拘泥于课本,也没有什么讲稿,仅仅凭借他那口若悬河的口才,就能够惟妙惟肖、丝丝入扣地讲述精彩的中外历史故事。他讲汉代末年的三国纷争,“使我们一会儿扼腕蹙眉,一会儿眉开眼笑,一会儿揪着颗心,一会儿又几乎为之欢呼。”其情其景,历历在目。从李老师的讲述里,作者明显地感觉到其情感投向是站在刘备和诸葛亮一边的,大有“尊蜀贬魏”这种思想观点、主观情感的流露。这在无形之中影响了作者的情感判断和心理认知,由是开始,作者对远距家乡的西蜀产生了由衷的好感,也构成了作者对蜀地一直以来的魂牵梦绕。这便是作者对蜀地的第一次相识和感知。第一次与蜀人的相识并结缘,是在上世纪60年代中期。作者被下放到市郊一个大工厂里劳动。有一天,作者正从油车车间干完活回来吃饭,途中偶遇一位个子不高但匀称灵巧的女子从大门外走来,她用一种带有外地口音却很动听的普通话问作者:“厂设备科往哪儿走?”因为厂子很大,作者便告诉她,顺着这条大路走到金工车间,再向右拐一百米就是设备科。转天是周末,因为作者已有三个星期没回北京的家了,下班后便心急火燎地乘公共汽车赶往火车站。到了车站买票时,才发现衣兜里的钱还差九角。正在作者感到十分尴尬时,身后一个和悦清脆的女声响起,并递给作者一元钱。作者回头定睛一看,才发现是那位只有一面之缘的女子。在一同前往北京的路上,这位女子自我介绍说她是四川宜宾人,毕业于上海一所工科大学,现在在重庆工作,这次出差来天津,是为了替厂里购买设备。这位女同志的热情、机灵、干练和富有情趣、真诚待人,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乃至于若干年后,作者都一直把对这位女同志的印象视为是对四川女性的总体印象。这便是作者第一次与蜀人的相识并结缘。在这篇散文的后半部分,作者又两度叙写了他与四川人的交往和所拥有的好感。一次是在1985年由《散文》月刊和四川省作家协会联合举办的乐山笔会上,另一次则是从九寨沟旅行后返回的路上。前者叙写了作者在与四川文友的共事中,四川人的挚切与厚重、热情奔放与注重实效,使两天的笔会收获颇丰;后者则叙写了四个四川人在大雨滂沱中,为了能够使汽车走出泥潭而齐心协力、同舟共济的往事。这些都给作者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和记忆。散文《竹海的雨》,则可以看作是作者对四川的自然山川和秀丽景色的一次成功描写。在这篇散文里,作者一起笔便抒发了自己独特的内心感受:“这雨不下则已,一下就从凌霄的竹梢上斜梢而下,滤过重重竹叶,荡洗掉了叶上的些许微尘,并将那脱俗的清奇竹香带了下来,落在我的唇际,不仅无半点厌恶,反觉别有一种甘爽。我不再后悔未带雨具,一心享受竹雨破例的赐予。”接着是作者对整个竹海所进行的深层次审美描述。在这样的描述中,既有对墨竹、人面竹、罗汉竹、凤尾竹、观音竹、鸡爪竹这样的珍稀竹种的重点描写,有对竹海的总体构成、方圆逾一百平方公里和八大景区、一百多个景点的概括性描述,也有对竹制工艺品及其所带来的繁荣的商业经济现状的真实写照,还有对能够亲口品尝到以嫩竹笋、竹荪、竹茸调制而成的鲜美可口饭菜的由衷赞美。作者的这种写法,既有力表现了竹海的自然景观和自然风情的突出特点,同时又兼及了对竹海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的审美观照。在《走笔七盘关》《松柏有情翠云廊》《七曲山不只为逛庙》《都江堰情思》《阆中三异》《再晤蓉城》《金顶雨境》《酒香溢在醇厚的文化氛围中》等散文篇什里,作者同样表现出了对天府之国的自然景观、秀美山川、名胜古迹的特别钟情,和对于巴山蜀水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时代文明的高度赞美,力显出了作者的别具只眼和对散文艺术卓有成效的把握。生动再现英雄人物的光荣事迹,深情讴歌英雄人物的伟大壮举,这是这部散文随笔选集的另一个特点,其主要表现在《中江行,爱中江》和《定烈千秋忆笑容——怀念川籍老红军》这两篇散文里。前者主要叙写了作者的中江之行及其热爱中江的理由。作者一踏入黄继光烈士纪念馆里面,便被悬挂在墙上的珍贵历史照片所吸引,也情不自禁地想起黄继光烈士参军后的点点滴滴,尤其是他在上甘岭战役中奋不顾身堵住敌军枪眼的英勇故事,深情讴歌了这位烈士的伟大壮举。这毋庸置疑地是作者热爱中江这座城市最大最好和最为充足的理由。后者主要描绘了在1946年中原突围时,王定烈团长带着他的一团人马凭借无所畏惧、猛打猛冲的英勇气势,一举突破了敌军的围追堵截,为大部队摆脱敌军的围剿和成功西进创造了有利条件。新中国成立以后,作者与王定烈将军在人民大会堂两次亲切会晤,热情赞扬了这位川籍老红军在解放战争中立下的卓越功勋和笃诚厚道、友好和蔼、平易近人的性格。表达作者与四川当代文人的真诚交往和彼此之间结下的深厚友情,也是这部散文随笔集的一个特点。这主要体现在作者为四川当代作家的散文、诗歌作品集作序和撰写有关评论文章的字里行间中。《媒体与文学:从伍松乔谈到“两栖互进”》一文,是作者对伍松乔的《媒体上文化庄稼》一书所作的评论。在这篇评论文章里,作者先是以平实素朴的笔调叙写了自己与四川当代散文作家伍松乔在早期的书信往来和在中后期的直接面晤,然后再逐一评说了伍松乔先生在媒体建设与文学创作之间的彼此共进。在作者看来,由伍松乔先生主持的川报副刊办得很有特色:“它既有大气的一面,又十分切合普通读者的口味;它既重视普遍公认的优范,又突出地呈现出四川的地方特色……它有‘综合性’的包容,却从未忽视应有的文化艺术品位。”这是作者对川报副刊的盛赞,又莫不是对整个四川纸质媒体的一种褒扬。最后揭示了伍松乔先生在文学创作与副刊事业间“两栖互进”的意义和价值。从中不难窥见,作者在蜀地观光旅游和会前会后,与四川文人的真诚交往和结下的深厚友情。细致而深入地考量石英先生的这部散文随笔集,笔者发现它的里面其实隐含着一种召唤结构,并且给我们以深深的启示:那就是对四川的自然山川和人文景观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对四川人要有热忱和关爱之心,对四川历史上的英雄人物要充满由衷的敬佩和景仰,对巴蜀大地的社会发展、时代进步要有喜迎盛世的感动和奋发。这既是作者在这部散文随笔集中给我们凸显出的意义昭示和思想启迪,又莫不是笔者对此书所表达出的审美四川之维的深层解读。它或许能够成为四川广大作家摹习的范本,或者是一种有力的精神引领。2024-09-19